10月10日,智元机器人(Agibot)的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公布了一项名为“躯干组件和机器人”的核心专利。此项专利旨在通过颠覆性的内部结构设计,解决长期困扰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续航性能差”的瓶颈问题,为机器人长时间、不间断作业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
行动模式自由切换的机器人。
当前,人形机器人躯干内部空间有限,控制单元、电源与执行机构等布局往往相互制约,导致电池容量成为牺牲品,机器人持续工作时间难以满足商业化应用的需求。智元机器人本次公布的专利,正是直击这一核心痛点。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梳理专利摘要发现,该“躯干组件”创新性地采用了分层式布局。具体而言,支撑组件被清晰地划分为由上至下的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通过将多个控制组件高度集成化,并全部收纳于上方的第一空间内,从而为下方的第二收容空间腾出了大量宝贵容积。
这一结构优化的直接成果,是使得机器人的“胸腔”内能够容纳多个独立的电池组件。更重要的是,专利揭示了其革命性的供电模式:交替供电。
在实际运行中,当一组电池电量耗尽时,系统可自动切换至另一组满电电池继续供电,实现“无缝衔接”。工作人员则可在机器人不停机的情况下,取出耗尽电池进行充电或更换。这种类似于“热插拔”的电源管理策略,理论上使得机器人能够实现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极大提升了其在工业流水线、物流仓储、长期监控等场景下的任务效率和实用性。
从事机器人行业10年的黄涛工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智元机器人自亮相以来,以其先进的运动控制和AI能力备受瞩目。此次公布的结构性专利,表明该公司在追求“智能”的同时,也在同步夯实其作为硬科技产品的“体力”基础——即可靠性与耐久力。解决续航问题,为其后续产品的真正落地应用扫除了一个重大障碍。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前景正变得愈发清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陈哲实习生魏静萱视频剪辑陈哲
校对陶善工
十大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