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渐近投研)
最近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在华尔街日报和国际经济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中贝森特提出了美联储当下的很多问题和未来可能的解决思路,堪称美国版的央财之争。今天让我们从这篇文章入手,看一下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争的到底是什么,两者在这场争论中又究竟持有什么样的态度。
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于它透露了当下特朗普、贝森特的主政思路,以及他们认为美联储下一步改革的方向。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会在明年卸任,考虑到特朗普的任期还有三年,除了任命新一任美联储主席外,他也有充分的时间来对委员会其他的委员施加影响,我们有理由认为未来几年美联储的政策风格会带有显著的特朗普色彩。
在文章之中,贝森特认为美联储直接下场购买各类资产的行为,也即量化宽松/QE,严重的扭曲了市场。美联储必须将原先复杂且难以管理的工具箱进行简化,从而更好的保证经济发展和美联储的独立性。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之后,美联储开始大举扩展拥有的流动性工具。当利率处于零利率下限时,美联储开始直接下场购买各类资产。
美联储降低利率和直接亲自下场购买债券的货币政策有很多益处。首先,从理论上来说,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和居民的借贷成本将会变低。因此降低利率可以提高企业和居民的借贷倾向,从而提高实际经济产出。其次,较低的利率推动资产价格上行,还会产生财富效应,增加消费者的支出,带动经济的发展。最后,美联储购买国债,减少了市场上安全资产的供给,也会推动投资者转向风险更高的投资。
但贝森特认为美联储创造出来的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没有让美联储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首先,从研究中发现,名义利率的下行并未带来名义GDP的增长,量化宽松政策对于实际的产出影响微乎其微,但却显著地影响了股票的价格。
其次,自从2009年至今,美联储对于经济的预测经常性失误,自政策推出之后美联储对于经济预测的误差平均为0.6%,而目标值仅在2%左右。从这个量级上来说,这个误差不可谓不大。
尤其是在2021年,尽管各项数据都指向通胀有加速的迹象,但美联储仍然坚称由疫情扰动供应链导致的通胀只是“暂时性”的通胀。但事实证明这一轮通胀的顽固性远超预期,核心原因就是美联储实施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配合财政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刺激。
最后,美联储亲自下场购买各类资产,释放的流动性抹平了不同行业融资的成本差异,导致市场的作用削弱。本应该在经济衰退或通胀上行阶段出现的市场信号被这种大规模的流动性宽松政策所淹没。
因此贝森特引出了本文中第一个重要的主张。美联储高估了基于支出的财政政策的作用,但是低估了减税和放松管制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基于支出的财政政策,大概率包括但不限于疫情期间美联储使用超宽松货币政策配合财政部发行国债募集资金,然后将资金通过转移支付或补贴的方式,为居民和企业兜底的行为。
从这句话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当下美联储和美国政府关于刺激措施上的分歧:特朗普更喜欢通过减税和放松管制,让市场发挥作用,这两者正是大美丽法案的核心精神;美联储则更喜欢用有形的手托底市场,使用大规模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很多时候在美联储选择购买哪些非政府资产时,就已经在用有形的手对市场产生了干预。
美联储的这种政策倾向加剧了美国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只有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富人才会直接受益于美联储亲自下场压低利率带来的好处。相反,无论是持有房产的中产阶级还是没有足够资产的底层阶级,都很难直接受益于被主动压低的利率。
贝森特借由其他文章表示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应该提供惩罚性利率的贷款,以确保释放的流动性不会掩盖更深层次的偿付问题以及防止欺诈。但美联储在金融危机期间的操作,实际上是为资产持有者进行了兜底。尤其是美联储并未将所有人一视同仁的操作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在资产持有者中,持有房地产的投资者得到了特别的优待,享受了更好的政策。
在企业部门中,能够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大企业融资成本极低,但无法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只能依赖于挂钩浮动利率的银行贷款,这种差异在2022年美联储加息过程中体现得极为明显。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飙升的同时,大企业的融资成本反而已被提前锁定。
在居民部门中,由于超过90%的住房抵押贷款是固定利率,因此大部分房地产持有者可以免受利率升高的影响。但与此同时,未持有房地产的居民并未享受到这一福利。在底层阶级中,通胀的不利影响显然要比其他阶层更加严重。
在政府部门中,美联储的无限兜底倾向变相导致了更加激进的财政政策。财政不负责任的扩张即便造成了问题,最后也总能由美联储站出来进行兜底……
会员戳这里收听课程
]article_adlist-->十大股票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